李鴻章
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曾國藩絕對不像他表面看上去那麼文質彬彬,儒雅溫和。
他對待匪患時,奉行的可是「亂世須用重典」的原則,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因為手段過於心狠手辣,曾國藩人送外號「曾剃頭」。
可翻看清末晚期的歷史,若不是曾國藩做事果斷,不心慈手軟,清朝早就在百年前覆滅了,哪裡還能苟延殘喘數十年。
所以,一個人要成就大業,就不能優柔寡斷,猶猶豫豫,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自己遲疑了片刻,明明到手的機會卻溜走了。
「敬」字真言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
身在朝堂之上,就必須學會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然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曾國藩在官場沉浮多年,一直秉持著「敬」的處事原則,他曾說過:「不敬他人,是自不敬。」
雖然朝堂波詭雲譎,但能進入官場的無一不是人精,你用真摯且敬重的態度與人交往,自然也能獲得他人的尊敬,這就是為官之道。
無論對方官位高低,年齡大小,曾國藩都一視同仁,尊敬有禮,因此他不僅獲得了周圍人的讚賞,還收穫了大量的人脈關係。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也意味著要與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而與人友好交往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尊敬他人。
「恕」字真言
「容得別人短處,乃是豪傑舉動」
雖說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手段十分狠辣,但縱觀他的一生,其實可以發現曾國藩是一個極其大度的人。
儘管曾國藩學識淵博,通曉治國之道,但議論國事之時,也免不了會與人意見相左,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曾國藩並不會與人爭執,而是以包容的態度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