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糖尿病到血糖恢復正常,50歲大哥只用了1年,方法很簡單

2025-09-10     幸山輪     反饋
1/7
金秋十月,稻浪翻滾,村頭那片片金黃的稻穀,訴說著豐收的喜悅。然而,今年50歲的老劉,卻沒有像往年一樣,在秋收的忙碌中顯得疲憊不堪、滿面油光。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僅僅在一年前,他還在與2型糖尿病的陰影搏鬥,那時的血糖值一度飆升至十幾個毫摩爾每升,連醫生也只能連連搖頭,束手無策。

而如今,老劉的空腹血糖已然重回正常軌道,糖化血紅蛋白也穩穩地降在了安全線之下。這一年的轉變,並非源於什麼「神丹妙藥」,也非耗費巨資,而是他憑藉著幾項看似尋常卻又極其考驗毅力的生活方式的調整。

當病痛悄然而至,責任壓垮了肩膀

確診糖尿病的那一刻,老劉的心頭仿佛被一塊巨石壓住。作為家中的頂樑柱,勞作不僅是他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他定義自身價值的標尺。然而,長期的辛勞,身體發出的信號卻被他忽視了,直到出現頻繁的口渴、尿頻等症狀,才促使他前往鎮上的醫院進行檢查,最終確診糖尿病。

醫生嚴肅地指出,糖尿病這種「不痛不癢」的疾病,若置之不理,其潛藏的風險不容小覷——從可能引發的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到最令人擔憂的截肢風險,無一不是對生命健康的嚴峻威脅。

起初,老劉也曾寄希望於藥物能夠「壓制」住病情。但醫生的一番話點醒了他:「藥物只能控制血糖,而不改變生活方式,再多的藥也是徒勞。」這番話如當頭棒喝,讓老劉下定決心,要從根本上扭轉局面。

「七分飽」與「錯位吃飯」,開啟健康新篇章

他採取的第一項重大改變,便是對飲食結構的全面調整。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卻是最難邁出的關卡。過往的他,頓頓都離不開白米飯、饅頭,配上重口味的鹹菜,再來碗香甜的玉米糊或甜豆漿,每頓飯至少要吃上三碗,飯後還不忘來點花生瓜子解饞。
1/7
下一頁
喬峰傳 • 31K次觀看
奚芝厚 • 860次觀看
花伊風 • 2K次觀看
幸山輪 • 890次觀看
幸山輪 • 150次觀看
喬峰傳 • 970次觀看
喬峰傳 • 1K次觀看
喬峰傳 • 1K次觀看
喬峰傳 • 920次觀看
喬峰傳 • 12K次觀看
開心果 • 890次觀看
幸山輪 • 1K次觀看
幸山輪 • 900次觀看
呂純弘 • 560次觀看
花伊風 • 220次觀看
幸山輪 • 420次觀看
幸山輪 • 480次觀看
幸山輪 • 870次觀看
幸山輪 • 480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幸山輪 • 410次觀看
幸山輪 • 630次觀看
幸山輪 • 580次觀看
花伊風 • 66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