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線」,有了祁連山的雪水,走廊里才有綠洲,才能養活人。焉支山,盛產一種叫「紅藍花」的植物,是匈奴婦女做胭脂的原料。霍去病這一仗,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從經濟和心理上,徹底打垮了盤踞在這裡的匈奴勢力。
漢朝拿下河西走廊後,立刻做了四件事,史稱「列四郡,據兩關」。設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並在最西邊建了玉門關和陽關。
這其中,張掖的位置,是重中之重。
你把地圖放大看張掖,會發現它被夾在北邊的合黎山、龍首山和南邊的祁連山之間,是整個走廊最窄的地方。它的名字,「張國臂掖,以通西域」,意思就是「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下)」。
這個名字,起得太形象,也太霸氣了。它就像一把鉗子,死死地掐住了走廊的「腰」,讓匈奴南北兩邊的勢力再也無法會合。從此,中原王朝的胳膊,才算真正伸了出去,能夠得著西域了。
可以這麼說,拿下張掖,漢朝才從一個區域性強國,真正有了成為世界級文明的骨架。
沒有河西走廊和張掖,會怎麼樣?
很簡單。漢朝會被永遠「鎖」在東部。北方的威脅將持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原王朝不得不把絕大部分國力用於北境的消極防禦,隔三差五就要被騷擾、被劫掠。歷史上的「五胡亂華」,可能會提前上演,而且規模和烈度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