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三姑
陳氏嫁過來的時候就知道是為了給周家的老四沖喜,有人勸陳三姑向父親提議退婚。但是陳氏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不敢違背父意。
就這樣陳氏嫁給了周貽淦。不幸的是陳氏嫁過來才半年,周貽淦就去世了。
陳氏寧守著貞節牌坊,也沒有能改嫁。
在封建社會,有一個規定:成年男人婚後去世,如果沒有給家裡留下後代,就不能在族譜上排上位。
周恩來的祖父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將周恩來過繼到愛子周貽淦的名下,這樣不僅周貽淦在族譜上會排上位,也讓陳氏有個依靠。
周恩來半歲的時候,就過繼給陳氏撫養。
因為守寡孤寂,陳氏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周恩來的身上。
陳氏有著才女之稱,14歲時就能作詩填詞,她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因周恩來小時候家境優渥,又被家人團寵,反而身體不好,母親萬冬兒深受其累,多虧有陳氏幫助分擔。
周恩來在自己的早期文集裡說:幼羸弱多病,扶持將護,君母備極劬勞。
陳氏好靜,也不允許周恩來到處亂跑,所以周恩來經常在房裡安心的讀書,也沒有受到什麼干擾。
周恩來回憶說:我的好靜的性格就是從嗣母身上繼承來的。
陳氏特別有耐心,周恩來四五歲的時候,陳氏就開始教他認字和背誦唐詩。
在陳氏的引導下,周恩來小時候能靜能動,記性很好,詩詞讀一遍就能背下。
除了一些詩詞外,陳氏還給他講《天花雨》和《再生緣》這樣的唱詞。
在陳氏的教導下,周恩來五歲都能寫出一些詩句,家中的長輩都誇他文採好。
陳氏的耐心和柔情,讓少年周恩來享受著雙份的母愛。
03
周恩來六歲半時被陳氏帶到陳家花園住了一段時間,同在陳家花園住的還有周恩來的弟弟和兩個表妹。當時生母給周恩來和弟弟周恩清請了私塾先生,周恩來還爭取讓兩個表妹也加入私塾讀書。
因為陳氏給周恩來打下的堅實基礎,私塾先生所教的內容滿足不了周總理,當弟弟和表妹們才開始識字時,養母陳氏已經開始給周恩來找小說來看了。
八歲多的周恩來已經開始讀《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和《鏡花緣》等名著了。
周恩來在採訪中說:我的知識都是看小說得來的,我的母親(陳氏)總是讓我看小說。
對於守寡的陳氏來說,周恩來就是她的全部精神寄託。而周恩來也跟養母陳氏結下了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