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志沂
張志沂16歲時,李菊藕因感染了肺病去世。
李菊藕去世這一年,也就是1912年,恰是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年,意味著屬於封建王朝的時代結束了。
李菊藕去世時,給張志沂仍然留下了豐厚的家業,張志沂後來也娶了清末首任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黃素瓊。
張志沂與黃素瓊的結合一度還引起了很多人的羨慕,都說是門當戶對,才子佳人的一對「金童玉女」。
婚後黃素瓊為張志沂生下了一兒一女,女兒張愛玲,兒子張子靜。
儘管李菊藕對兒子張志沂傾注了大半的心血,害怕他染上紈絝子弟的飛揚,但終究是害怕什麼來什麼,張志沂也患了封建遺少的通病,吸大煙,逛窯子,與妻子黃素瓊感情不合。
也許是李菊藕的打壓教育下,張志沂卻一直壓抑著一顆反叛的心,在李菊藕去世後,他開始放飛自我。
黃素瓊討厭張志沂的不思進取,為了逃離這樣不堪的家庭,她在新思想的影響下,決定逃離封建家庭,活出獨立的新女性。
為了追求自我,她拋下張愛玲與張子靜姐弟,與小姑子張茂淵到國外留學。
黃素瓊的離開,以及張志沂的續娶,讓張愛玲的生命軌跡也發生了變化。
她受父親的影響,有深厚的古文基礎,但她也受父親的影響,過了一段非常困窘的生活,她在香港的學業都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她為了賺錢養活自己,拚命寫作,並發出了「出名要趁早」的感慨。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她對封建家庭,對像父親一樣的封建遺少的生活是諷刺和痛恨的。
但張愛玲曾在她的小說《對照記》中對祖母李菊藕的婚姻卻非常認同:我祖母的婚姻算是美滿了,隱居南京的大花園,詩酒風流。
後來,張愛玲的文學在上海聲名鵲起。至今,她的文學作品享譽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