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方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多謀求一份確定性,因而利用路透儘量為項目積蓄熱度,這本身也無可厚非。
問題在於,有的路透前期造勢太大,後續反而會變成項目負擔。綜合被指「路透詐騙」的劇集可知,高期待的踩空往往會帶來加倍的口碑反噬。
儘管對於單一項目來說,黑紅也是紅,可能沒有關注度更加可怕,但久而久之,這種亂象傷害的是整個流量劇市場。
以古偶題材為例,近年佳作難覓,被指「路透詐騙」的劇集也頗多,口碑告急的負面影響已經顯露。行業內外對這一題材的信任度和期待值持續走低,當前市場大盤流失嚴重,亟待破局。
此時此刻,流量項目無疑也需要重新審視路透營銷的好壞與尺度了。
利益驅動之下,路透現象大機率不會走向消失。適度的路透營銷或者其它的前宣手段可以是競爭加劇下的內卷方向之一,但行業更不能忘記去努力實現的,是要做出更多真正紮實,經得起觀眾全方位檢驗的優質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