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只是他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

2024-07-12     花峰婉     反饋
1/3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只是他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

自古天下形勢,皆分分合合交替不斷,秦末暴政之下,這個僅保持了十餘年統一形態的政權引得天下多股勢力群起反之。

而在這些反秦勢力當中,有以陳勝、吳廣等為領袖代表的農民起義軍,更有舊貴族之後西楚霸王項羽,以及後來的天下之主劉邦。

各方勢力的角逐中產生的典故頗多,如家喻戶曉的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

回首往昔,項羽在垓下之戰矢盡兵窮,在即將全軍覆沒之際,難道神武非凡的楚霸王愚蠢到寧願自刎也不肯過烏江嗎?

求生的慾望是人之本能,更何況一軍統帥怎會是蠢鈍之輩,項羽放棄過江一線生機,既是其性格使然,也因發現一天大秘密…

英勇有餘而智謀不足,性情使然

縱觀西楚霸王項羽的一生,他雖在戰場上驍勇非凡,但從小到大性格是既狂妄又自負,自覺天下無敵,實則有勇無謀,最終一手好牌浪費,落得慘烈結局。

幼時的項羽跟著叔父項梁讀書、學劍、學兵法,但都是三分鐘熱度,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可見其性格浮躁無耐性,更缺乏知識儲備。

戰爭從來不是一味地用武,而是充滿智慧與學問,這也為其最終戰敗埋下伏筆。

少年時,項羽駕船渡江遊玩之時見秦始皇卻已有取代之心,在其叔父項梁看來這雖是引發僭越滅族之罪,但年少輕狂卻也是一種難得的勇氣。

再加上項羽雖不愛學習,但天資頗豐,身高力強的他從小便在一種吳中子弟中聲名遠揚。

成年後,項羽漸漸開始獨當一面,此時他狂妄自大的性格已然定形,認為自己是無人可比的霸王。

這也是後來造成鴻門宴之上不聽謀士范增殺死劉邦永絕後患之諫的根本原因,最終導致放虎歸山,一子落錯滿盤皆輸,身家性命、榮耀聲名全無,成千古恨。

同時項羽這般性格也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這也註定了他後來情願自刎也不會選擇過江逃撤家鄉。

次次信天命,思想觀念

性格之外,從思想價值觀方面來看,項羽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極信天命之說的人。

在早期反秦起事中,項羽就曾於農民起義軍陳勝、吳廣等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時認為是天要亡秦,而輕視了秦二世暴政下由百姓疾苦衍生的錚錚反秦鐵骨。

從項羽「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的軍事觀點當中也可以看到,他對待事物具備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但在項羽的內心深處,人為努力一定是排在天命註定之後的。

這是基於古代封建社會欠發達的科技水平、生產力及時代背景基礎上的思想觀念,當時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普遍將俗世願念寄託於虛幻鬼神,這樣的思想也在垓下之戰及烏江自刎等事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彭城激戰後,項羽與劉邦兩方簽約議和,雙方互相約定以鴻溝為界二分天下,但就在項羽引兵東歸之際,劉邦言而無信毀約追擊,企圖將項羽斬草除根,這便有了大名鼎鼎的垓下之戰。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167K次觀看
舒黛葉 • 31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福寶寶 • 47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