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演員來說,演技的專業程度跟不上反派的複雜程度,確實更容易造成口碑危機。
但小傑在工作中很少遇到知難而退的演員,「如果TA真的對這個角色感興趣,肯定會去做功課,會想辦法去理解,或者跟導演討論怎麼去詮釋角色。」
在小傑的經驗中,很少有演員會自我質疑業務能力,「在TA們的模式里,TA會覺得自己演戲的模式是沒錯的,即便哪裡有點問題,或者有導演說需要調整,TA會去跟導演溝通、討論,常規情況下可能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除非導演地位比演員大。」
「很少有演員真的去看網上的評論,然後去思考自己。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張頌文那麼明白。」小傑說。
03 規則與打破規則
即便觀眾愛看、平台能拍、藝人願意演,反派角色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
比如《新生》後四集,費可從中國「天才雷普利」變成了有原生家庭之痛、其實不愛錢、最後知錯赴死的李澤瑞,「新生爛尾」隨之登上熱搜。
於是,為了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潛規則」慢慢被建立。
在創作中,編劇忘崽會先進行一番自我審查,「在現在的尺度下,如果做比較常規的劇本,不太可能去創作一個純粹的壞人。很多家庭劇里,即便我寫了一個負面角色,最後也會寫成他是為了主角好、好心辦壞事這種。」
「劇本創作中可能都會遵循反派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最後肯定要被繩之以法的。」可可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