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燃冬》和《鸚鵡殺》大體走的還是《七月與安生》和《後來的我們》的路子,《熱搜》則是精英大女主的顛覆性嘗試。
但在觀眾心中,周冬雨可以古靈精怪如《喜歡你》,可以低沉壓抑如《少年的你》,但無論陽光還是陰暗,都是那個不太成人化的周冬雨。而《熱搜》中的媒體女強人,就顯然超出了「可信」的範圍,將過往的「帶刺少女」演法代入之後,卻製造了一種極難令人親近的尖銳、刻薄感。
當觀眾將這種「討嫌」「嗆人」的角色形象,和她戲外的舉止不自覺產生聯想時,銀幕內外的周冬雨,就只能相互糾纏、風評螺旋走低了。
另外,周冬雨在選角上過分側重稜角分明的文藝電影劇本,卻連續幾部沒能押中口碑較好的作品,又正趕巧疫情放開之後「存貨釋放」,不同時期殺青的作品短時間內扎堆上映,曝光率過高,災難級地透支了周冬雨作為一名電影演員的新鮮感。
但回頭總結,這似乎很難責怪周冬雨接片過於頻繁,只能說是時運不作美。形象氣質局限,場外爭議,選片眼光,還有運氣問題,綜合導致周冬雨陷入當前困局。
這局要怎麼破?對於一個有代表作品、有豪華獲獎履歷的年輕「扛把子」女演員而言,缺的不是被選擇的機會。但想要甩掉「票房毒藥」的惡名,還是得有決定性的大爆作品——讓人信服,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周冬雨。
周冬雨仍然可能回歸巔峰。但關鍵在於,她身上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