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季羨林,大家肯定不會陌生,他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
他不僅精通英語、德語等12門語言,還翻譯了大量作品。季老的學術研究領域極廣,包括梵學、佛學、中國文學、比較文學等8個領域。
然而對於「國寶」季羨林來說,家庭,永遠是難以啟齒的禁忌。
不管在外受到如何的尊榮禮遇,一關上門,他便仿佛一下子頹唐下來。他能讀懂英法俄語,通曉巴利文、梵文、吐火羅文,卻始終無法找到能與妻兒和諧共處的語言。
在其他人眼裡,季羨林無疑是東學泰斗;但在兒子眼裡,他卻只是個執拗笨拙的失敗者。在季承的書中,他第一次痛快淋漓地傾訴出對父親的怨念。
1935年,季承出生在濟南,3個月以後季羨林就出國留學了,所以季承的整個童年中幾乎沒有父親的身影,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一張照片。
季羨林雖然回國了,但並沒有跟季承生活多久,幾個月後他就去了北京大學任教,父親再一次成了一個符號,除了定期寫信以外就是寄生活費。
對季承而言,父親這個詞,永遠是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