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給戚夫人留了三條活路,戚夫人:我偏不走,結果被做成人彘

2025-11-24     花峰婉     反饋
2/3
後來劉邦犯事,自己躲進深山老林里去了,這可害苦了呂后。官府找不到劉邦,只得抓呂后抵罪。呂后在牢獄裡吃了不少苦頭,後來還是蕭何、曹參上下打點,才將呂后給救了出來。

再後來,劉邦起兵反秦,整天在外面打仗,夫妻二人幾年都見不上一面,呂后整天還要擔驚受怕的。

好不容易熬出頭,劉邦戰勝項羽,當上了皇帝,呂后卻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沒了自己的位置。

當時的劉邦,光寵妃就有好幾個,其他不算得寵的嬪妃也有數十人。即便是不得寵的嬪妃,也比呂后年輕、貌美數倍,此時的呂后年老色衰,她拿什麼和這些嬪妃比?

而在劉邦的一眾寵妃中,劉邦最喜歡的當數戚夫人了。

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大敗。面對項羽的追兵,劉邦只得倉皇逃竄。途中,得到了戚夫人的幫助,才躲過了追兵。

此後,劉邦在戚夫人家中養傷,數月下來,二人的感情已經發展到如膠似漆的地步。於是劉邦將戚夫人帶了回去,並封為嬪妃。

此後,戚夫人便取代了呂后原本的位置,陪伴在劉邦左右。尤其是等劉邦登基後,更是一天見不到戚夫人,就渾身難受。

至於呂后,要不是其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劉邦是不介意廢了呂后,立戚夫人為皇后的。

劉邦薄情寡義到此等地步,可謂是當之無愧的「渣男」一枚。

戚夫人的野心

看過宮斗劇的人應該知道,有時候後宮的爭鬥遠勝朝堂。畢竟朝堂上的利益盤根錯節,只要適當妥協,總能維持一定的平衡。

但是後宮不一樣,嬪妃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奪皇帝的寵愛。皇帝喜歡這個妃子多一分,那麼對其他妃子的喜愛就會少一分。

戚夫人既然能夠在劉邦的後宮之中殺出重圍,成為最得寵的妃子,自然是有野心的。

其實她的終極目標是皇后的寶座。只可惜當時的皇后是呂后。

呂后與那群開國功臣都是舊識,不少人與她有著很深的交情,更別說還有樊噲這種妹夫。加上楚漢爭霸後期,呂后長期在蕭何的輔佐下處理後方事務,掌握了一定的權力。這樣有權力有背景的皇后,可不是戚夫人這種只有聖眷的寵妃可比的。

但是戚夫人不甘心就這麼認命,於是她另闢蹊徑,決定推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坐上太子之位。

而此舉也為她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戚夫人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那麼自己也就有了爭奪皇后之位得了本錢,

退一步說,即便劉邦依然不願意立她為皇后,但是一旦自己兒子繼位,那麼她就是太后了。至於呂后,到時候還不是隨意拿捏。

於是她使出渾身解數慫恿劉邦,讓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這人缺點不少,其中之一就是二更軟。經不起戚夫人的軟磨硬施,加上他自己也挺喜歡劉如意的,覺得劉如意的性格像自己,於是答應了戚夫人的請求。

然而有個問題,當時劉邦已經立呂后之子劉盈為太子,這劉盈便是後來的漢惠帝。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戚夫人的野心最終是失敗了。

呂后對於劉邦早已死心,因此對於戚夫人的得寵,她毫不在意。但是龍有逆鱗,而呂后的逆鱗便是兒子劉盈。誰敢打劉盈的主意,休怪呂后無情了。

劉邦原本覺得他是皇帝,廢立太子這種事情還不是手到擒來?

結果當他在朝堂上說出此事的時候,意外地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尤其是御史中丞周昌,直接喊出了「陛下如果做出此等廢長立幼的事情,那麼請從臣的屍骸上踏過去吧!」這樣的話。

畢竟劉邦能坐上皇位,全靠這幫功臣,漢初的朝堂實際上是皇帝與功臣共治天下。很多事情,如果得不到功臣們的支持,劉邦這個皇帝也不敢獨斷專行。

不過劉邦不打算就這麼放棄了,畢竟他從心底里就不喜歡劉盈這個軟弱的皇子,當初是因為和項羽爭奪天下,勝負難料。為了以防萬一,才立劉盈為太子,好安撫人心的。現在危機解除,他自然更看好像自己的劉如意一些。

只不過劉邦還沒來得及施展後手,呂后先出招了,她採取張良的建議,招攬到了「商山四皓」。

那可是四位有名的名士,劉邦數次招攬,都被對方拒絕了。現在對方一同出山輔佐劉盈,說明劉盈背後的力量已經很強大了,即便是自己這個皇帝都要忌憚。

猶豫再三,劉邦最終打消了年頭,放棄了易儲的想法。

雖然事情告一段落了,但是戚夫人此舉已經徹底得罪了呂后,以呂后的心胸,戚夫人母子二人的結局可想而知。

劉邦安排的三條活路

為了防患於未然,劉邦特意為戚夫人準備了三條活路。

這第一條活路,就是讓戚夫人修復與呂后的關係。

雖然呂后在歷史上給人的感覺是大權獨攬的女強人形象,其實她這人是很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他做的很多事情一點也不理性,全憑自己的好惡。

劉邦畢竟和呂后相處了這麼多年,對於自己的這個妻子還是知根知底的。

於是在易儲失敗後,戚夫人整天在劉邦面前以淚洗面。劉邦看著自己的寵妃,以交代後事的口吻說道:「以後你要像對待我一樣,盡心侍奉呂后,將她當作自己的主人對待。」

劉邦的用意很明顯,只要戚夫人認慫,讓呂后發泄出了心中的不滿。再低調做人,慢慢修復二人的關係。到時候再大打感情牌,以呂后的性格,肯定不會為難戚夫人的。

這第二條活路,則是讓劉如意就藩。

劉如意早早地就被劉邦封為趙王,只是因為年紀尚小,加上劉邦有易儲的心思,所以遲遲沒有就藩。

但是當易儲之事已經不可能之後,劉邦立刻安排劉如意去趙地就藩。

漢初諸侯王的權力還是很大的,一旦劉如意就藩,戚夫人跟著去趙地。到時候就算呂后想對戚夫人下手,也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即便那時候劉邦不在了,即便呂后權勢驚人,但是也不敢公然對諸侯王用兵的。

畢竟劉邦在除掉一個個異姓諸侯王后,又分封了一堆劉姓諸侯王。呂后要是敢公然用兵,必定會刺激到其他諸侯王,一個諸侯王也許算不上什麼,但是一堆諸侯王聯合起來,即便是朝廷也吃不消。

漢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呂純弘 • 15K次觀看
呂純弘 • 17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