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內痣:痣細胞位於表皮下,在真皮層,常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可存有汗毛(稱毛痣),少見惡變;
2. 交界痣:痣細胞位於基底細胞層,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扁平,色素較深。該痣細胞易受激惹,局部受外傷或感染後易惡變,多位於手和足等易受外傷處;
3. 混合痣:皮內痣與交界痣同時存在。
色素痣的常見類型 圖源:新華社
如何初步判斷一顆痣
是良性還是惡性?
確定痣是良性還是惡性,一般可以通過痣的外觀特徵、生長速度與變化、症狀表現等進行初步判斷。
從外觀特徵來看,良性痣通常顏色均勻,多為棕色或黑色,大多形狀規則,常見為圓形或橢圓形,且對稱性良好、邊界清晰。而惡性痣顏色不均勻,有多種顏色混合,如棕色、黑色、藍色或紅色,甚至可能出現色素剝脫,出現白化的皮膚,通常形狀不規則,不對稱,邊界模糊。
從生長速度與變化來看,良性痣直徑一般不超過6毫米,生長速度通常較慢,多年變化不大。而惡性痣通常直徑較大,超過6毫米,且生長速度快,可能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大。可注意觀察痣的形狀、顏色、大小或紋理是否在短時間內發生明顯變化,特別是伴有疼痛、瘙癢、出血、結痂或表面破潰等現象,應高度警惕惡性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