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燒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其中最重要的一把,就是嚴厲整頓財政,在全國範圍內追繳官員的虧空。
這把火,不偏不倚,正好燒到了曹家的屋檐下。
曹家常年擔任織造,經手的銀錢無數,加上為接駕康熙南巡而產生的巨額花費,早已留下了巨大的財政窟窿。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曹寅在世時,其虧空數額就已高達數十萬兩白銀。康熙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一直對曹家的虧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想辦法幫他們彌補。
但雍正可不講這份情面。
在他眼裡,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你是誰的舊臣,欠了國家的錢就得還。
當然,壓垮曹家的絕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清朝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中,曹家被認為與雍正的政敵,也就是八阿哥胤禩集團走得比較近。雖然這在學術界尚有爭議,但對於生性多疑、手段強硬的雍正來說,曹家這種與前朝關係過密、又與自己政敵有牽連的家族,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他需要通過打壓這些舊勢力來鞏固自己的皇權。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曹家的當家人曹頫自己還犯了個致命錯誤。他被人舉報在轉移家產的過程中「騷擾驛站」,這在當時是明令禁止的嚴重違規行為。
這個不大不小的罪名,正好給了雍正一個「合法合規」的藉口。
於是,一張針對江寧織造曹家的大網,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年底悄然拉開。
雷霆之怒下的「抄了個寂寞」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道聖旨從京城發出,直奔江寧。曹頫被革職,並被命令即刻進京。
緊接著,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正月初,抄家的正式命令下達。奉命執行的官員們氣勢洶洶地衝進富麗堂皇的織造府,他們和遠在京城的雍正皇帝一樣,都以為即將看到的是一個堆滿金銀珠寶的寶庫。
畢竟,曹家掌管江南織造數十年,富可敵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然而,當抄家的清單一層層匯總上來時,結果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抄家官員們在織造府里翻箱倒櫃,發現曹家的財產主要是大量的房產、田地、和數不清的衣物、家具。
這些東西雖然也值錢,但變現困難,無法立刻充入國庫。而大家最期待的真金白銀呢?少得可憐。
在曹家的帳房裡,官員們沒有找到預想中的銀票和現銀,反而找到了一大堆別人寫給曹家的欠條。
根據一份重要的檔案記載,當時搜查出來的結果是:「又家人供出外有欠曹(頫)銀,連本利共計三萬二千餘兩……」 。
雍正皇帝本想通過抄家來填補國庫的虧空,結果沒抄到多少油水,反而抄出了一堆「應收帳款」。
這對於一個急於用錢、又想殺雞儆猴的皇帝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其「尷尬」的經歷。
他可能心裡在想:我費了這麼大勁,結果就給我抄了個「寂寞」?
一座曹府傾塌,一部《紅樓夢》
雍正六年的那場抄家,對曹家來說是滅頂之災。家產被抄沒,家人被枷鎖,曹頫下獄。
年僅十三四歲的少年曹雪芹,親眼目睹了家族從雲端跌入泥淖的全過程。
他們舉家從繁華的江南被遷回凋敝的北京老宅,過上了「舉家食粥」的貧困生活。
歷史就是如此奇妙。
雍正皇帝可能永遠也不會想到,他為了整頓財政、鞏固皇權而下令執行的一次普通抄家行動,雖然在經濟上讓他「抄了個寂寞」,卻在無意中催生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正是因為有了這段從潑天富貴到一貧如洗的刻骨銘心的經歷,曹雪芹才能「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那部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 《紅樓夢》。
書中的賈府,何嘗不是曹家的影子?賈府的由盛轉衰,正是曹家命運的藝術再現。
那場讓雍正感到尷尬的抄家,最終化為了 《紅樓夢》 里「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悲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