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劉邦,韓信卻沒有表現出半點的不敬,別人尊敬你,不是因為你善良,而是因為你強大。很多人把這件事弄反了,認為自己善良、樂於助人,就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殊不知這個世道的真相是:大家只尊重桀驁不馴的強者,而不是那些迎合他們的人!劉邦最強的能力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馭人之術,如韓信、張良、陳平、蕭何等人,都是世之豪傑,但他們都在劉邦的手下各得其所。韓信在遇到劉邦前,不過楚軍帳前的執戟郎;而張良則是韓國沒落貴族;蕭何沛縣一小吏,樊噲也就是個屠戮牲畜的屠夫而已。這些人後來為什麼都成了人中龍鳳呢?很多人不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在我看來,一言以蔽之的話:跟對人,做對事而已!
人的能力可以培養,性格卻很難改變。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來到了京城,整日跟在劉邦的身側,這樣做的好處是劉邦時時刻刻都能知道韓信在幹什麼,而韓信卻如籠中之鳥徹底失去了自由。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看朕能帶多少人馬?」韓信笑了笑說:「陛下只能帶十萬人馬!」劉邦有些不高興,於是又問道:「那你呢?」韓信說道:「臣則多多益善。」劉邦問道:「既然你這麼厲害,那你為什麼被我所擒呢?」韓信回答:「臣善於帶兵卻不善統將,而陛下卻是這方面的高手,因此臣才成了您的手下敗將!」?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這件事看上去,韓信似乎回答的很高明,實際上已經觸怒了劉邦的逆鱗。
劉邦笑著點了點頭,似乎對韓信的回答很滿意,實際上殺心已起,沒了獠牙的老虎還不安分,你說我該怎麼辦呢?英布叛亂後,劉邦本來想帶上韓信一起出征,可韓信以自己身體有病為由,拒絕和劉邦一起出征。離開京城前,劉邦把大事交給了呂雉和蕭何,讓他們可以便宜行事。蕭何是豐沛功臣集團的領袖,而呂雉不僅是皇后,同時也是呂氏集團的代言人,他們兩個之間既是合作關係,又可相互制肘,這才是劉邦的目的,平衡權力是帝王心術的關鍵。以利益去驅動人,以權力去壓制人,這辦法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只有利益,沒有情義。在對韓信的態度上,呂雉和蕭何是一致的,劉邦年事已高,大權必然落到太子劉盈的母親呂雉手裡,功臣集團要保持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必須和呂氏集團合作,作為功臣之首的蕭何,自然是懂得這個道理的。因此當呂雉說韓信謀反時,蕭何的反應很乾脆,「全憑皇后吩咐,韓信這個人居功自傲,不知道收斂,陛下早就想剷除,只不過念在他的功勞,不忍心下手罷了!」呂雉說:「既然如此,相國大人這封信,把韓信召進宮來,其他的事就不勞您操心了!」蕭何立刻寫了封信,在信里蕭何說:「陛下得勝而歸,大臣們都來祝賀,你就算現在身體有病,也要勉為其難來參加宴會,有我蕭何在,天下間又有誰敢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