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子嬰並非扶蘇之子
歷史上關於子嬰在繼位之前的記載非常少,他在史料中第一次出現是在胡亥繼位之後,當時胡亥賜死了長兄扶蘇,又想誅殺與扶蘇關係親密的大將蒙恬和蒙毅兄弟,當時子嬰給胡亥上書,稱蒙氏兄弟是大秦的股肱重臣,擅殺國家棟樑恐怕會遭遇亡國之禍。
在《史記》記載:子嬰諫曰:「趙王遷殺李牧而用顏聚,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卒皆亡國。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陛下欲一旦棄去之。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
胡亥當然沒聽子嬰的建議,而是直接將蒙氏兄弟殺害,要知道胡亥有多麼兇殘,他在一個月內就處死了十二個兄弟,不久後還把六個兄弟和十多個姐妹押到杜郵(今陝西咸陽東)用巨石活生生的給壓死了。
這些都是胡亥能找到理由殺害的兄弟姐妹,他還有三個兄弟公子將閭等三人性格沉穩內斂,平素行事沒有任何瑕疵,胡亥找不到理由誅殺他們,但即便如此,胡亥還是派人賜他們寶劍自刎,公子將閭就曾質問胡亥派來的使者,問自己三人有何罪名要被賜死,使者只能回答「奉命行事」,公子將閭等三人只能在絕望無奈之下相擁痛哭一番便拔劍自刎了。
而胡亥這些兄弟姐們的子女也基本被他屠戮殆盡,胡亥放過的兄弟子女中的只有公子高,當時胡亥找不到理由誅殺公子高,而公子高眼看兄弟們被胡亥屠戮殆盡,他本想出逃到朝鮮,但是他考慮到自己如果跑到朝鮮,他的子女家人肯定要被胡亥全部屠殺。
於是公子高決定犧牲自己保全子女家人,就這樣公子高主動向胡亥上書,請求為秦始皇殉葬,並請胡亥承諾保全好他的子女家人,胡亥看到這個之後很高興,立刻批准公子高為秦始皇殉葬,在公子高為秦始皇殉葬後,胡亥果然言而有信沒有誅殺公子高的子女和家人。
所以胡亥兄弟的子女基本都被殺光,只有公子高一脈留下了後人,而且如果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那麼他給胡亥這麼上書勸諫,胡亥肯定早就把他殺掉了,絕不會留著讓他後來還能繼承皇位。
子嬰的身份在《史記》中交代其為「二世(即胡亥)之兄之子公子嬰」,正是這句話也讓後人大多認為子嬰是扶蘇的兒子。
但是《史記》中的記載卻前後矛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子嬰的身份卻為「始皇弟子嬰」。
胡亥當上皇帝之後過於寵信趙高,結果把天下整的大亂,各地起義軍四起,於是胡亥就質問趙高為何會如此,趙高擔心胡亥會清算自己,於是派女婿閻樂殺死了胡亥。
趙高殺掉胡亥之後想自己當皇帝,但是奈何群臣都不同意,不得已之下趙高只能找到子嬰,讓他繼承了胡亥的位置。
這時候在《史記》中就記載:乃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
有一部分人認為「始皇弟子嬰」,那麼說明子嬰是不是秦始皇的弟弟,不過這是絕不可能的,按照史料記載,秦始皇共有三個弟弟,一個弟弟叫成蟜,另外兩個弟弟沒有留下姓名,主要是他這兩個弟弟都是他的生母趙姬與假太監嫪毐私通生下的孩子,他誅殺嫪毐後,就親自摔死了這兩個不滿兩歲的同母異父的弟弟。
所以按照史料記載秦始皇真正的弟弟只有成蟜一人,而成蟜在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叛逃趙國,後來自刎而死,所以子嬰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
而且趙高當初正是因為與扶蘇還有蒙氏兄弟有矛盾,才唆使胡亥殺害了扶蘇和蒙氏兄弟,如果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以趙高的尿性絕對不能斬草不除根。因此就這些來看,子嬰怎麼都不像是扶蘇的兒子。
子嬰很可能是成蟜的兒子
其實子嬰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的兒子,也就是說他與胡亥是同輩的叔伯兄弟。因為按照史料記載,成蟜叛逃趙國時,確實有一個兩歲的兒子留在秦國,按照這個資料記載,秦始皇死的時候她的這個兒子應該已經30歲左右了,也與《史記》中記載的子嬰行事年紀風格很像。
趙高殺掉胡亥擁立子嬰繼位之後不久,子嬰就秘密除掉了趙高,假如子嬰是扶蘇的兒子,扶蘇死的時候大約是35歲左右,按照當時男人15歲即可生孩子的慣例,扶蘇最年長的兒子當時應該在20歲左右,試想一下20歲的子嬰怎麼可能除掉趙高。
而且在《史記》中記載: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這意思就是說子嬰在誅殺趙高時,特意找了兩個兒子商量如何誅殺趙高。
如果子嬰是扶蘇的兒子,殺趙高的時候應該在20歲左右,那麼他的兒子最年長的也不過六七歲還屬於是小孩呢,他怎麼可能找年幼的兒子商議誅殺趙高的事情。
再想想,如果子嬰是成蟜的兒子,當時應該已經在30多歲了,而這樣的話,他的兒子才應該在十五六歲的年紀,這樣也就能說得過去了,在誅殺趙高時,找兩個十五六歲的兒子一起商議才符合常理。
再有,子嬰也只有是成蟜的兒子才能躲過胡亥的屠殺,胡亥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都十分殘忍,那是因為胡亥得位不正很心虛,所以他才要把秦始皇一脈嫡系全部殺光,只剩他自己了,他才是名正言順的秦始皇繼承人。
而子嬰如果是成蟜的兒子,那就是秦始皇的親侄子,不屬於秦始皇一脈的嫡系,那麼他才可能躲過胡亥的屠殺,這也是唯一能合理解釋他躲過胡亥屠殺的理由。
再有就是子嬰給胡亥上書建議不要誅殺蒙氏兄弟時,雖然他的上書建議其實是讓胡亥非常不滿意,但胡亥卻沒有懲罰他,就因為他「素有賢名」。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會有威望有賢名,最起碼年紀要大一些吧,只有年紀大才能有時間建立威望和賢名,能獲得外界的認可。
如果子嬰真是扶蘇的兒子,那麼年紀也就十五六歲,雖然在那個時代十五六歲已經算是成年人了,但是十五六歲的人那時候也不會太有威望和賢名,畢竟年紀在那擺著呢,沒有太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
但是如果子嬰是成蟜的兒子,當時已經30多歲了,正是已經達到有威望有賢名的年紀了,這個年紀正符合《史記》中記載的他早期上書建議胡亥的事情。
而且在《六國年表》中也曾記載:「高立二世兄子嬰」,現在來看《六國年表》中的記載還是比較正確可信的,所謂「二世兄子嬰」很可能指的就是子嬰是秦二世胡亥的堂兄。
所以子嬰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之弟成蟜的兒子,是秦始皇的親侄子,也是胡亥的堂兄。
也只有這個說法才能說得通,子嬰為何能在胡亥對秦始皇一脈嫡系後人血腥屠殺中存活下來,因為他本身就不是秦始皇一脈的子孫,所以胡亥才沒有動他。
雖然子嬰有賢名最後還誅殺了趙高,但可惜交到他手上的大秦是被胡亥和趙高禍禍的即將滅亡的大秦,他在位僅46天,就被劉邦屯兵灞上威逼咸陽,在走投無路之下,他只得率領文武百官向劉邦獻出傳國玉璽並投降。
儘管劉邦並沒有殺害子嬰,還打算讓子嬰當他的宰相,但是隨著項羽率兵進駐咸陽,項羽在咸陽內大肆捕殺秦朝皇室成員,子嬰未能倖免被項羽所殺,落了一個悽慘結局。
寫在最後
因此可以看出來,子嬰極可能就是秦始皇之弟成蟜的兒子,這也是唯一能解釋得通他能躲過被胡亥屠殺的原因。如果子嬰真是扶蘇之子,胡亥是絕不可能放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