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芋汐則成為此次賽事的最大受益者。人們對女子十米台的對壘,似乎已將焦點投向這位19歲的小將。兩人曾在北京冬奧周期多次對決,國際泳聯的統計顯示,在過去三年里,她們幾乎占據了該項目的四分之三冠軍。但業內聲音也提醒,世錦賽的懸念未必因此而消散:在三米板與十米台之間,全紅嬋原本是唯一能與陳芋汐並肩並腳的對手。若真要說,事故有時也是一種「機會」的偽裝,但這種話語對傷者仍然顯得輕薄。中國跳水隊的總教練卻說出另一番話:「這也是年輕隊員的機會,我們需要更多的『第三選擇』,以確保隊伍的未來不被單點擊碎。」於是,原本緊鎖的弦,因缺席而產生了新的鬆動。
奧運雙冠王對世界賽常勝將軍,儘管全紅嬋短暫退場,她的成就仍然高懸在賽事的上空。她在東京奧運會以「水花消失術」般的技藝奪魁,隨後又在布達佩斯世錦賽衛冕,成為近十年來首次實現單人項目奧運兩連冠的女子跳台選手。至於陳芋汐,儘管握有世錦賽和世界盃的金牌光環,卻始終未能在奧運的最高領獎台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兩人若在明年的巴黎奧運會相逢,或將書寫新的傳奇,但傳奇往往也需要淚水、需要堅韌以及隊伍更廣闊的空間來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