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屆,「巨人運動」 的標籤從未被摘除。即便現代籃球愈發強調小球戰術、空間投射,身高依然是球員立足的 「第一天賦」—— 它決定了籃板爭奪的起點、防守覆蓋的範圍、終結進攻的容錯率,更直接影響著球星能否突破 「上限瓶頸」。我若能再高 5 厘米,我甚至能顛覆整個 NBA 的格局,NBA歷史中這五人真的有資格這樣說。
保羅:1 米 83 的 「控衛之神」,差 5 厘米觸達巔峰
克里斯・保羅,被譽為 「傳統控衛的最後榮光」,他的職業生涯幾乎集齊了除 MVP 和總冠軍外的所有榮譽:4 次助攻王、6 次搶斷王、7 次最佳防守一陣、4 次最佳陣容一陣,巔峰期場均 22.8 分 11 助攻 2.7 搶斷的 「20+10+2」 數據,更是展現了他作為 「球隊大腦」 的絕對統治力。有保羅的球隊,總能穩定進入季後賽;2021 年他帶領太陽一路殺進總決賽,差點打破 「無冠魔咒」。可即便如此,他始終無法觸及聯盟的最頂端,而 1 米 83 的身高,正是那道無形的壁壘。
身高帶來的限制,在保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進攻端,他的硬解能力始終存在短板 —— 面對身高 1 米 9 以上的防守者,他的急停跳投容易被干擾,突破到內線後也需面對中鋒的封蓋,不得不頻繁使用高難度的拋投;2008 年他與科比爭奪 MVP 時,正是因為關鍵時刻攻堅能力的差距,最終以微弱劣勢惜敗。防守端,1 米 83 的身高讓他在對位高大控衛時格外吃力,為了彌補身高差,他必須依靠極致的預判和身體對抗去搶斷、卡位,這也導致他的膝蓋和腳踝常年承受超額負荷。2018 年火箭西決、2021 年太陽總決賽,保羅都因腿筋或腳踝傷病影響狀態,最終錯失奪冠良機。
若保羅能再高 5 厘米,達到 1 米 88 的身高,一切都將不同。進攻端,他的跳投出手點會更高,硬解時的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面對科比、詹姆斯等球星的防守也能更從容;防守端,他無需再用 「拚命式」 的對抗彌補身高,傷病風險降低,巔峰期或許能延長 2-3 年。更重要的是,1 米 88 的身高會讓他在 「控衛之神」 的基礎上,兼具更強的得分爆發力 —— 或許他能早早就拿下 MVP,甚至在 2021 年帶領太陽擊敗雄鹿,打破 「無冠」 宿命,成為真正的 「控衛歷史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