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縣太爺真實的一天。

2025-07-19     花峰婉     反饋
4/4
若有空閒,他會翻閱《資治通鑑》或《官箴》(為官指南),其中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這類句子,是他們的座右銘。也會寫 「日記」,記錄 「今日斷案三起,調解糾紛五件,收糧八百石」—— 這些日記若流傳下來,便是研究古代治理的珍貴史料。

晚餐後,他可能會在後衙散步,看衙役巡邏,聽更夫打更。若遇到緊急情況,如 「失火」「越獄」,需立刻起身處理。某知縣曾在深夜被叫醒:「西鄉發生鬥毆,有人重傷。」 他當即帶仵作(法醫)趕往現場,連夜驗傷、訊問,避免事態擴大。

亥時:萬籟俱寂,治縣未眠

亥時(21 點至 23 點),縣衙終於安靜下來。縣太爺躺在床上,卻未必能熟睡 —— 他可能在想 「明日如何勸糧商降價」,可能在擔憂 「秋收後是否有蝗災」,甚至會夢見 「百姓跪謝救濟糧」。古代知縣任期通常三年,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政績,壓力極大。

有位老知縣在離任時曾說:「一縣之事,如毛髮之繁,每日處理百件,仍有千件待辦。」 這句話道出了基層治理的真相:縣太爺的權力看似很大,實則被無數瑣事包圍;他們的一天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案,卻在柴米油鹽中維繫著一方安寧。

從晨露中的批註,到燈火下的公文,古代縣太爺的一天,是中國古代 「郡縣制」 的微觀縮影。他們或許有貪腐昏聵者,但更多人在 「父母官」 的信念下,踐行著 「守土有責」 的本分。當我們回望這些忙碌的身影,看到的不僅是官員的日常,更是一個文明對 「治理」 的理解 —— 所謂 「為民做主」,從來都藏在那些清晨的卷宗里、午後的田埂上,和深夜未熄的燈火中。
呂純弘 • 89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4K次觀看
呂純弘 • 15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4K次觀看
呂純弘 • 30K次觀看
呂純弘 • 222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