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褆見自己走錯了一步棋,於是退而求其次,他向康熙帝推薦八弟胤禩為太子,因為胤禩的養母惠妃是胤褆的生母。為了讓康熙帝相信自己的眼光,胤褆還搬出了一個叫張明德的道士,胤褆說「謂相士張明德言允禩後必大貴」。意思是,張明德擅長看面相,他說胤禩以後必會大富大貴。
不承想,胤褆的做法連累了胤禩。因為康熙聽完胤褆的話後,認為胤褆和胤禩兩人沆瀣一氣,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先聯合起來要謀殺胤礽,再謀取太子之位。因此,說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允礽」,下旨責問胤禩,並褫奪了胤禩的貝勒爵位。
接下來,群臣紛紛上奏,要康熙重立太子。康熙不勝其擾,下旨讓大家推舉新太子。胤禩覺得,自己必須要利用這個機會扳回一局,否則今後再無希望。於是他聯合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還發動了妻族的力量,讓他們廣泛聯繫朝臣,擁立自己為新太子。《清史稿》記載:
太子允礽既廢,允禩謀代立。諸皇子允禟、允䄉、允禵,諸大臣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皆附允禩……
注意,胤禩的「競選團隊」非常強大,當選的聲音也最高。這完全出乎康熙帝的意料。康熙帝立即否定了大臣們的推舉結果。《清史稿·胤禩傳》中說:
「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
康熙帝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胤禩剛剛被我訓斥,罪責還沒說清楚。而且他的母親地位太低,不適合當太子!」
康熙的這句話說完,胤禩的心都涼了半截。因為這句話意味著胤禩從來不在康熙帝的儲君候選名單之內。
胤禩忙活了半天,爵位也丟了,太子之位也沒有謀成,深受打擊,在家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使後來康熙帝復立胤礽,胤禩的爵位被恢復,胤禩仍舊不太受康熙帝待見。
這段時間,他的兒子弘旺成為了他重要的精神依託。弘旺晚年曾回憶,他年幼時父親非常疼愛他。每當父親心情沉悶時,他的嫡母就會抱著他來到父親的書房,父親看到他後就會眉頭舒展。古代士大夫講究「抱孫不抱子」,但胤禩似乎並不在意這個,有很長一段時間,胤禩都帶著他在書房練字和作畫。
博史君此前曾寫過一篇關於胤禩的長文(胤禩:被康熙放棄,被雍正休妻,康熙的第八子,命運為何如此不濟)。我認為,胤禩雖然不是一個風光霽月的形象,但他並沒有《雍正王朝》中那麼「陰險」。這從他失勢後,老九、老十仍然對他死心塌地就能看出。至少,他在為人方面,是有可取之處的。後期,雍正之所以要將胤禩置於死地,也並非胤禩為人險惡,而是他的威望有點過高。
但必須承認的是,胤禩是有野心的。但他在康熙末期是個悲情的皇子。他滿腔報復,卻被一句「其母亦微賤」全盤否定。從這個角度來說,胤禩的兒子弘旺,其實也是受到了父親的連累。
三、意外封貝勒,熱河為披甲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四阿哥胤禛成為最後的贏家,是為雍正帝。根據《清世宗實錄》的記載,在康熙帝駕崩的第二天,胤禛尚未登基(7天後登基,但已執掌皇權,兄弟們改「胤」為「允」),胤禛就下諭給內閣,封了兩個親王。其中,允祥為怡親王,允禩被封為廉親王。
允祥是雍正帝的鐵桿盟友,他被封為怡親王毫不意外。但是,允禩覬覦皇位多年,是雍正帝的對手,雍正帝卻封他為廉親王,這讓大家頗為意外。不僅如此,雍正帝還任命允禩為總理王大臣,在一個月後,雍正帝封賞其他兄弟時,順便把允禩的兒子弘旺封為貝勒。
此時,弘旺已經14歲了,他成為當時「弘」字輩中,爵位第二高之人,僅次於允礽之子弘皙。
雍正帝的這波操作,讓很多人看不懂。然而,允禩昔日的黨羽允禟、允䄉皆未被封賞。在西北領兵的允禵則被雍正帝從西北召回,以「守陵」的名義,被雍正帝幽禁在了景陵。
這時候,八阿哥允禩才明白雍正帝的用意。雍正帝這麼做,一方面可以拉攏朝臣,另一方面也可以分化允禩的黨羽,好進行各個擊破。接下來,允䄉因為私下禱祝時直呼「雍正新君」被問罪,囚禁在了北京;允禟則先被發配到西寧軍中,而後又被以各種理由治罪,最後被押送到河北保定。
在雍正帝收拾允禵、允䄉、允禟的時候,他並沒有急著對允禩下手。為了安撫允禩,雍正帝還多次加恩於他。弘旺也因此受到不少「恩惠」。
弘旺最高光的時刻,發生在雍正三年,他當時不僅是「貝勒」,而且還被雍正帝安排在工部行走,隨其父允禩學習工部事務。弘旺當時畢竟年少,他有些志得意滿,覺得自己將來必定是大清宗室中的棟樑之材。
可是,弘旺的好日子並沒有過多久,雍正四年,雍正帝開始徹底清算允禩,他曆數允禩在康熙年間的種種罪行,說允禩曾經謀害太子、居心叵測,還說允禩懼內,有失皇家顏面。雍正云:
「三年以來,朕百端容忍,乃允禩詭譎陰邪,狂妄悖亂。」
最終,雍正下旨幽禁允禩,將允禩革去黃帶子,改名「阿其那」,允禩之子弘旺則被雍正帝改名為「菩薩保」,並發配到了熱河,披甲為奴。
弘旺離開北京去往熱河的時間是雍正四年三月,隨行的有他的妻子舒穆祿氏和生母張氏。弘旺的嫡母郭絡羅氏被雍正帝強行休回家,命娘家人看管起來。
在弘旺身披鐐銬去熱河的路上,允禩和允禟皆死於獄中。當弘旺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時,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家破人亡」。
儘管遭此大難,弘旺雖然難過,但他仍沒有改掉他「皇族子弟」的脾性。他到熱河時,仍保留了21位家奴來侍奉他。這些奴僕都是他父親的心腹,對他忠心耿耿,所以,弘旺基本上沒有受什麼苦。弘旺在這裡還生了一個兒子。
當初,雍正將弘旺發配到熱河,本意是讓弘旺去受罪的。可弘旺有奴僕伺候,日子過得非常「滋潤」。巧合的是,熱河的總管赫奕是康熙舊臣,他對弘旺這種超然的待遇行為視而不見。
很顯然,雍正發配弘旺之目的沒有達到。
直到雍正六年,熱河發生了一件大事,雍正這才了解到弘旺的真實狀況。
四、世宗囚皇侄,弘旺結義弟
雍正六年正月,雍正收到熱河的八百里加急奏報,說當地的官員被一位披甲囚犯毆打,而這位囂張的囚犯,竟然是弘旺。雍正非常意外,派人去調查此事。原來,熱河有個叫陳京的千總,曾經是「藩下人」。所謂「藩下人」,就是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後,「三藩」旗下歸降之人。弘旺看不起陳京「藩下人」的身份,便在陳京入城的時候,將陳京暴揍一頓,並撕毀陳京的官服。
這件事不僅僅是犯人毆打官員這麼簡單,也可以看出,弘旺骨子裡認為自己是貴胄,他看不起那些「藩下人」。
雍正得知詳情後,將弘旺身披九條鐵鏈囚禁起來。不過,當時允禩已經去世,雍正帝並沒有連累弘旺的家人,只是遣散了他們的奴僕。
弘旺被囚禁在熱河,當地官員派了三位滿洲兵丁來看守弘旺。弘旺用他特殊的身份,收服了三位兵丁,還和他們秘密結為了異姓兄弟。
不僅如此,弘旺還仿照漢族字輩傳統,給三位滿洲兄弟分別取了漢名,弘旺是老大,取名湛遷。其餘人分別叫湛讓、湛忻、湛安。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弘旺有多好的人緣,因為他的這3位兄弟並不理解封建政治的殘酷。在他們心目中,弘旺是皇室貴胄,只是犯了錯誤來熱河接受歷練,有朝一日,弘旺可能還會回到京城,東山再起。
有了這三位兄弟的照顧,弘旺不僅不用佩戴鐐銬,就連生活上有什麼需求,三位兄弟也基本上都能滿足他。所以,弘旺表面上被囚禁,本質上還很「自由」。
雍正八年六月,弘旺被雍正帝下旨遷到北京圈禁。在路上,弘旺竟然可以攜帶筆墨,可見,押送他的人員對他並不苛刻。弘旺回京後,被關到了景山,為了避免他和外人聯絡,雍正下旨將窗戶全部封死,只留一個磚洞給他送飯。
弘旺在牢獄中非常悽苦,只有用隨身的筆墨來自娛。他寫下了結拜兄弟的姓名,不承想,這些信息被看守他的太監所獲。雍正立即派人到熱河將弘旺的三位異性兄弟抓獲。這三兄弟也算「硬氣」,經過嚴刑拷打,其他兩位兄弟始終不鬆口。只有老二湛讓(原名達崇阿)不願家人受到連累,招認了他們和弘旺結拜的事情。
根據湛讓的交代,他最初和弘旺結拜,是看中弘旺的身份,希望能夠攀高枝。可後來弘旺打算帶他們一起逃到科爾沁草原,去投奔允禵的女婿。湛讓不敢從命,但又不敢告發。
這件事發生之後,雍正帝下旨將弘旺全身上鎖,他的三位結義兄弟全部被問罪。熱河總管赫奕因為失察被免職,連押送弘旺回京的人員也因為未盡到檢查的責任,而遭到貶黜。
弘旺此後又被雍正帝囚禁了4年之久,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駕崩,乾隆帝登基後,弘旺的命運才得到改變。根據《清高宗實錄·卷四》記載:
又諭、阿其那、塞思黑、存心悖亂……而其子若孫,實聖祖仁皇帝之支派也,若俱屏除宗牒之外,則將來子孫、與庶民無異。
乾隆登基後,認為允禩、允禟的後人也是康熙帝的子孫,不忍將他們貶為庶民。所以,到了當年臘月,乾隆下旨釋放弘旺,為弘旺恢複本名,納入玉牒,每個月給他3兩銀子的月餉。
從雍正四年,到雍正十三年,弘旺先被流放兩年,再被囚禁七年。而今,他終於獲得了自由身。
只是,當他回頭望去,物是人非,昔日的父母已經不在,之前的種種,不過是虛幻而已。
巴金曾說過:使人變老的不是年齡,而是沒了理想。
從皇室貴胄,到每個月只有3兩餉銀的閒散宗室,他當年的幻想早已化為泡影。
五、博史君說
弘旺在乾隆朝過得也不平靜,由於貧窮和空虛,他終於放棄了自己的「貴胄」身份,和一些底層侍衛交往。乾隆七年,弘旺在朝陽門外露宿,完全不顧宗室顏面。乾隆帝大怒,罵他「卑鄙,不知顧惜顏面」。
乾隆的意思是說,你好歹也是康熙帝的孫子,做事情要有點體面。如今行事如此卑賤,不顧身份,簡直是不要臉。